湖北日報訊(記者鄧洪濤、通訊員林萬平)昨日,棗陽市工業新區地下弱電綜合管網建設工程竣工。這是該市第一個政府“零投入”的地下管網工程,也是襄陽市城市地下管網首次向民間資本開放的標誌性工程。
  棗陽工業新區規劃建設面積25平方公里,共有三縱七橫共50公里道路,有線電視、寬帶網、通信網等城市信息化管網建設投資大,且都在地下。新區規劃前,如不將包括弱電管網在內的地下基礎設施建好,很有可能搞成建了挖、挖了建的“拉鏈工程”。
  2012年10月,棗陽決定新區地下管網建設向民間資本平等開放。經公開招標,深圳市華中通信研究院與棗陽市建設局簽訂20年的投資合作協議。前者投資2億至2.5億元,在新區道路建成前,將通訊光纜、電纜和有線電視傳輸線路等管網提前建成。政府實現零投入建網。華中通信再以合理價格為進入工業新區開發的相關企業提供服務,收回投資成本。經營廣播電視、通訊光纜等管網的企業拍手稱快,因為省去了很大一筆固定資產投資和運營維護費。
  棗陽市建設局局長高東雙說,此舉還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建設“蜘蛛網”問題。20年經營期滿後,政府無償收回。
  據瞭解,目前這種城市地下管網建設、運營模式已在襄陽的谷城縣、老河口市推開。
  砸破“玻璃門”關鍵在政府
  □ 鄧洪濤
  棗陽市委書記陳東靈受訪時稱,十八屆三中全會給民間資本大踏步進入縣域經濟搭建了廣闊的舞臺。
  有兩點表述值得期待。一是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,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;二是必須毫不動搖鼓勵、支持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,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。
  就地方政府而言,做到前者不難,達到後者不易,關鍵在於地方黨委、政府思想解不解放,能不能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戰略決策上來,敢不敢試,敢不敢闖,尤其是敢不敢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,以創新的舉措著力激活非公有制經濟的一潭春水。
  我們主張“試”和“闖”,不是蠻幹。地下管網等城建項目,此前一直是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市政公司的“自留地”。此次“賣”掉經營權,不僅僅是籌到了多少錢的問題,而是敢於突破思想禁區,給民間資本營造公平市場機會的大膽探索。
  襄陽市還決定,除國家法律、法規明令禁止的外,所有領域一律對民間資本開放,重點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、電信等壟斷行業領域,醫療衛生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以及金融、旅游等領域。
  砸破“玻璃門”,考驗著政府改革的勇氣與決心!
  記者手記
  (原標題:襄陽地下管網建設首向民資開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lubzzgnaj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