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幹部不唱“獨角戲”黨員不坐“冷板凳”
  本報訊 (王澤會 記者 顏婧)“村上好不容易爭取到了農網改造項目,回去後,你們要做好群眾與施工隊的協調工作,確保項目順利施工。”9月11日,在眉山市丹棱縣石橋鄉元山村一個簡陋的小院里,十幾名黨員正圍坐在一張小桌前,村黨小組長袁明均向大家安排近期的重點工作。當天下午,這十幾名黨員就走進群眾家中,並很快做好了農網改造中涉及入田打樁的近20戶群眾的溝通協調工作。
  看似簡單一幕,卻讓當了近20年黨小組長的袁明均感慨不已。就在幾個月前,“村黨小組組織生活幾乎從未開展過,更別提要安排普通黨員去做群眾工作了。”袁明均直言,“我這個黨小組長‘唯一’的作用,就是當支部要過組織生活時,我負責去通知黨小組裡的成員開會。”
  丹棱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按規定,黨小組組織生活每月應不少於一次,但長期以來,由於經費、黨小組長能力等問題,大多數農村黨小組很少組織過黨小組內的黨員學習,“時間一長,黨員找不到歸屬感,群眾看不到黨員的作用,這大大制約了黨組織作用的發揮。”
 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丹棱縣以石橋鄉為試點,通過加強黨小組的建設,激活黨組織的“神經末梢”,“真正發揮好黨小組基層力量的‘聯繫者’、基礎利益的‘協調者’、基本矛盾的‘化解者’作用,形成黨支部抓黨小組、黨小組抓黨員、黨員廣泛聯繫群眾的模式。”
  如何加強黨小組建設?石橋鄉根據各村黨員人數和黨員分佈情況,將全鄉原有的21個黨小組調整為14個,打破按村民小組設置黨小組的傳統模式,使各黨小組黨員人數更合理,便於以後開展活動。同時,選好配強黨小組長,並建立健全了黨小組生活會、黨小組聯繫群眾、黨小組工作台賬管理等制度。為保障黨小組活動,該鄉還按照每名黨員每年100元的標準,給予各村級黨小組一定的活動經費,讓各黨小組有條件、有能力組織好黨小組會。
  石橋鄉黨委副書記邱瓊霞告訴記者,該鄉將每年對村級黨小組進行考評和考核,對運行正常、作用發揮較好、群眾比較認可的黨小組和黨小組長進行獎勵,對錶現突出的年輕優秀黨小組長將納入村級幹部後備管理庫。丹棱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把石橋鄉試點經驗優化後向全縣推廣,“徹底改變過去村幹部唱‘獨角戲’、普通黨員坐‘冷板凳’的狀態。”
  (原標題:丹棱激活黨組織“神經末梢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lubzzgnaj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